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第255期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8日      来源 :       作者 :      浏览量 :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

4

(总第255期)

2012331

我校喜获三项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近日,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公布,我校社会科学处王双喜博士主持申报的《社会心理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人文学院李娜副教授主持申报的《人诗意地栖居——唐代关中生态与文学》和人文学院姚亦登副教授主持申报的《秦东方言解释地图集》喜获教育部立项,共资助经费18.9万元,这是我校历史上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最多的一年。(社科处供稿)

学校召开2012届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会

3月15日,我校2012届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会议在积学楼5101教室举行。人民武装部部长(学工部副部长)杨洁、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姚明亮、各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毕业班辅导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杨洁部长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作了深入的分析,并对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全体就业工作人员要正确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加强学习。充分熟悉相关就业政策文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善于总结,积极创新;三是提升能力。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四是热情服务。要本着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的态度,提高就业工作的服务质量,重点帮助就业困难的弱势毕业生就业;五是注重实效。要狠抓落实、严格管理、防患未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工作、要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程表,努力实现今年就业工作目标。

姚明亮主任就我校毕业班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针对性培训。他还分别对2012届毕业工作日程做了详细的说明,对毕业生如何签订协议书、如何办理毕业生推荐表和毕业生档案如何整理等辅导员老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培训,并希望毕业班辅导员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证学生充分就业。

会后各学院学工办主任、毕业班辅导员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工部供稿)

我校4名教师入选渭南文化名人

近日,由渭南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渭南杜康杯文化名人宣传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我校退休教授段国超被评为“渭南当代文化名人”,艺术学院田林涛教授被评为“渭南文化领军人物”。人文学院副院长蔡静波教授、美术学院院长季玉民被评为“渭南文化成功人士”。

这次活动历时六个月,参评人员多达600余人。评选活动经过深入宣传、推荐报名、组织审核、初审初评、网络公示,渭南市人大、政协专委审核、专家终评等阶段,评选出仓颉、杜康、司马迁、白居易等4名“渭南历史文化圣贤”;30名“渭南历史文化名人”;25人名“渭南当代文化名人”;33名“渭南文化领军人物”;162名“渭南文化成功人士”。活动翔实系统地展示了渭南历史文化圣贤、历史文化名人、当代文化名人、文化领军人物、文化成功人士在渭南文化发展中的风采,展示了渭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乃至世界文明史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展示了渭南文化根植于厚重的华夏沃土中的灿烂业绩,展示了渭南文化生生不息、人文理性、敢为人先、宽厚包容、富于创造的丰富精神内涵。(宣传部供稿)

我校档案工作获渭南市表彰

日前,渭南市召开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我校获全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多年来,党政办公室综合档案室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服务利用为宗旨,突出档案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程序,积极挖掘学校历史档案资料价值,服务师生教学科研,促进学校事业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扎实规范,成效显著。尤其是近五年以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一是查遗补缺,健全完善高校档案十一大门类及声像、实物、电子类等档案;二是采取措施,强化档案安全管理,学校从未发生档案遗失、泄密、虫害、霉变及其他危害档案安全情况;三是重视档案人员培养,每年定期举办学校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会,强化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四是开展档案检查评比,使档案工作富有活力,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五是加大档案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益;六是克服档案专职工作人数不足实际困难,想方设法,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学校及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档案工作任务。以上六方面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档案工作多次受到省教育厅、省档案局等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及“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AA级单位”称号。综合档案室张战虎同志先后两次被评为“陕西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这是对我校档案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和鼓励,综合档案室将不断适应新形势,加大、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党政办供稿)

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赴渭华起义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

3月30日,正值清明前夕,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我校学生的爱国情怀,校团委副书记邹朋波带领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及部分团干部、学生干部共50余人赴华县高塘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活动,并邀请我校思政课部马忠智副教授为学员们作了题为“弘扬渭华精神,造就一代新人”的党史报告。

渭华起义纪念馆内青松翠柏,肃穆祥和。学员们在雄伟的渭华起义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的缅怀先烈仪式,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重温入团誓词,庄严宣誓。学员代表李华同学代表全体学员作了发言,号召大家向在渭华起义中英勇就义的先烈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革命胜利、民族复兴而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渭华精神。宣誓结束后,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内展厅,了解了渭华起义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温渭华历史,学习渭华精神。随后,马忠智副教授为同学们作了题为“弘扬渭华精神,造就一代新人”的党史报告,生动详细地讲述了渭华起义的背景、过程及重大历史意义和王尚德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报告最后,马忠智副教授倡议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传承、弘扬渭华精神,要继承和发扬渭华起义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的精神、压倒一切困难和打倒一切敌人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此次活动是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一期培训班首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庄严肃穆的缅怀先烈仪式激励学员们深入学习渭华精神,内涵丰富的党史报告的培养了学员们的爱国情怀,活动的开展,为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工程培训班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团委供稿)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2日第四版以《实施百项创新计划项目——渭南师范学院打造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务处供稿)

《陕西日报》报道我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陕西日报》2012年3月27日以《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努力提高师范生专业化水平》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果。(教务处供稿)

上一条: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第254期
下一条: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第256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