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第311期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30日      来源 :       作者 :      浏览量 :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

2016年第10

(总第311期)

 

2016930

我校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复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窗体顶端

8月26日至9月4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复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省教育厅厅长、省高教局局长王建利,副厅长、高教局副局长王紫贵,西电党委书记陈治亚、党委副书记龙建成,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张庚,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理事长王蔚等出席大赛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全省88所高校的590余支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比赛。我校“嗨,8090”(项目负责人:马旭明,指导教师:刘原)项目获得大赛银奖,“大学天空”APP(项目负责人:何震,指导教师:同晓荣)和“基于Struts框架的西北物流信息管理”(项目负责人:宋建华,指导教师:何小虎)项目获得铜奖。

本次大赛于4月初启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建了大赛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丁德科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程书强担任副组长;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大学科技园等相关部门领导及二级学院校长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体参赛项目指导教师组成大赛指导委员会。本次比赛,组委会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宣传动员、专项辅导、特训指导、强化训练、决赛备战等阶段,历时近5个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参赛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有138个项目参加校极比赛,最终7个项目晋级省赛。

由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复赛主题为“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大赛成绩是我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学科竞赛工作,创新竞赛管理机制的结果。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强化学科竞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通讯员 张菊红 张萍)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在建项目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竞赛场馆

窗体顶端

9月5日,省政府召开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陕西省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第十四届会国运动会相关筹备工作。会议印发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总体实施工作方案》,筹委会与各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了《委托承办工作责任书》。全省共有13个在建体育场馆入选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建比赛场馆,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工程项目荣列其中。

根据《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总体实施工作方案》,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将承担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成年组篮球比赛项目任务。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赋予我校的光荣使命,也是省市领导及各级部门对我校事业发展的关怀与支持,同时也是学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提升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展示学校良好形象的难得机遇。

此次申报竞选第十四届会国运动会比赛场馆工作,学校党政主要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指示基建相关部门发挥学校区域优势,全力做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参与申报全运会比赛场馆及工程建设前期各项筹备工作。目前,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在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勘察、招标等工作基础上,正在积极推进入选第十四届全运会竞赛场馆后的设计方案调整及相关手续办理工作,近期将正式投入建设。

近一段时期以来,学校基建处重点围绕大学生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及申报全运会竞赛场馆工作,积极筹划,统筹兼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群策群力,突出工作的实效性。严格落实基建工作例会制度,广泛讨论项目建设及申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集思广益,精准实施,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强化程序,立争各项工作稳妥到位。严格工作的程序性,学法用法,依法依规办理各项建设前期手续及竞赛场馆申报工作,积极沟通协调,争取校内外各方支持,促进申报工作开花结果。三是夯实责任,切实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立足学校基本建设工作,强化职能部门责任意识,积极争取省市厅各级领导、部门支持,落实场馆建设及承担竞赛内容,完成比赛场馆建筑设计与体育工艺设计方案的初步调整,实现大学生活动中心师生日常体育教学训练与国际竞赛建筑功能的完美统一,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基本设施质的飞跃。

下一阶段,基建处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各项部署安排,深入落实学校党政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加强与省第十四届全动会筹备委员会及省市体育局工作联系,持续用力,扎实推进,高起点、高标准的做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各项建设管理工作,奉献优质工程,服务学校发展,为加快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大学进程加油鼓劲。

据悉,全国运动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盛会,其比赛项目基本与奥运会相同,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奥运战略锻炼新人、选拔人才。第14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1年在陕西省举行。(通讯员 田超)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陕西省第十届学术年汇 “创新发展换动能”分场会议在我校隆重举行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9月14日上午,陕西省第十届学术年汇 “创新发展换动能”分场会议在我校逸夫实验楼科学大讲堂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社科联主办,本场分会由我校社科联承办。会议由我校社科处处长李明敏主持。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校副校长李海龙首先致欢迎词。李海龙在致辞中对我校基本情况和社科研究工作成绩作了简要的介绍,对省社科联对我校社科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接着,省社科联学会部部长梁亚娟讲话,梁亚娟指出,本届年汇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营造和谐学术氛围,推动社科理论科研创新,展示我省社科界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为。她强调,推进创新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这个“火车头”,也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对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愿。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燕连福教授作了“加强四种意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试论习近平的创新思想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的主题发言。燕连福从问题、导向、开放和协同等四个意识出发,深入解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有关思想,使我们对于“创新发展换动能”在理论层面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燕连福是陕西省思想品德研究会会长助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9项,获资科研经费近160万元,获得学术奖励15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CSSCI期刊18篇,出版著作2部 ,其中《美丽中国在路上》在中文版基础上,由中国外文出版社翻译成西班牙语、英语、俄语、日语、韩语等五种外语,同时以六种语言面向全球出版发行。他负责建设的MOOC课程《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上有15万人选课;目前已经有131个国家共计2万多人选课,该课被学生誉为“难得的好课,国内大学的良心”。

我校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屈晓娟以“基于水平创新模型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后发地区经济增长”为主题,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孙宏恩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陕西高教快速发展”为主题,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学院教授阴国富以“以大学科技园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题分别发言。

据悉,本次学术年汇确定主题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年汇设立1个主场、5个分场、5个专场、1个论坛,本次分会是以“创新发展换动能”为主题的分场活动,活动还包括主题征文、主题讲座等。(通讯员 杨芳)

 

 


窗体底端

 

 

党委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

窗体顶端

9月23日上午,校党委中心学习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传达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教育部党组、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等内容。校党委书记张金安主持会议。

中心组成员全文学习了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纪委书记任健传达了中共教育部党组、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精神,对我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实施办法要点进行了说明。党委委员杨小渭传达了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精神,对我校下一阶段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安排。

张金安强调,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细化具体化,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我们要认真学习《问责条例》,领会问责的六种情形,对党组织的三种问责方式、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四种问责方式,抓好《问责条例的贯彻落实》。要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防微杜渐,关口前移,牢固树立思想防线。切实做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贯彻落实。要按照省委高教工委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做好第三、四专题研讨和民主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工作。重点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三进”、党费收缴、支部书记培训和省委“三项机制”贯彻落实工作。(通讯员 杨利民)

窗体底端

我校2016年获批3项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

窗体顶端

近日,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公示结束,我校共获批了3项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分别为体育学院刘晓军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教育科学学院梁燕玲教授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和人文学院马建红副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刘晓军教授主持申报的项目《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村落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政府购买研究》,是我校体育学院首次获批国家级项目。该项目从现代系统管理科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将对村落公共体育服务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审视,深入研究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村落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梁燕玲教授主持申报的项目《地方高校创业型学术生态与制度支持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资助。该课题将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研究创业型学术生态要素、特征及其发展阶段;分析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的现实需求,研究地方高校创业型学术生态的制度支持。并基于此探索与地方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创业型学术生态及其制度支持。

马建红副教授主持申报的项目《中古京兆韦氏的变迁》,是我校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课题从一个长时段对中古时期一个典型的世家大族进行了整体研究,是对家族史个案研究的补充,也是从家族切入探讨中古社会变迁的尝试。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都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别,与其他类别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面向全国,资助申报,择优推荐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是为了搭建教育科学研究的平台,引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凝聚科研力量,体现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设立的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的学术成果,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也资助少量学术译著、学术资料汇编和工具书等。(通讯员 杨芳 王敏)

窗体底端

 

 

窗体底端

 

主编:韩小卫  曹强   编辑:苗蓉

 

 

上一条: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第312期
下一条:渭南师范学院信息第310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