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信息
2018年第4期(总第329期)
2018年6月13日
大荔县县长翟玉宝到渭南师范学院扶贫包联村观摩学习
近日,大荔县委副书记、县长翟玉宝一行到渭南师范学院精准扶贫包联的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观摩,重点观摩该院精准帮扶龙门村的各项举措、脱贫攻坚贫困户档案资料及庭院“三化”(绿化、净化、文化)建设。
翟玉宝、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杜鑫、纪委书记符浩、统战部长谢文秀,副县长杨小强、张红林、卢高昌与全县各镇党委书记、街道办主任、各镇分管扶贫负责同志及县发改局、人社局等部门负责同志近百人组成观摩团。
观摩团首先到贫困户吴黑苟家,庭院绿植生机盎然、环境卫生整洁。大家详细查看了该户的家训、脱贫励志标语、包联领导公示牌、精准扶贫明白卡、各项政策告知,参观了新建的安置房。
观摩团一行来到龙门村村部,参观了在全县率先实施的10KW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参观了在全县率先建立的旨在为贫困群众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的“爱心超市”。
观摩团一行参观了全县各镇村中唯一的“脱贫攻坚展厅”,观看了全县唯一的“脱贫攻坚立体作战图”,渭南师范学院驻村第一书记赵琦就驻村帮扶工作作了详细汇报。各位领导对渭南师范学院扎实开展的党建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就业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精神扶贫等给予全面关注。观摩团成员仔细查阅了精准帮扶工作资料,对其详细完善的资料档案给予很高评价。
翟玉宝希望与会人员把观摩的好经验、好做法学习好,部署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人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观摩的同志认真看、仔细听、反复问、不停记,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学习到的好经验带回去,加快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悉,根据陕西省委及省委高教工委部署安排,渭南师范学院自2014年起结对帮扶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 几年来,该院党政以最高的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与龙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真抓实干,大荔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安仁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龙门村于2016年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跻身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第一批脱贫的村,被誉为“脱贫攻坚第一村”。2017年,龙门村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渭南市级生态村”,被大荔县委、县政府授予“2016年度扶贫攻坚先进村”“2016年度美丽乡村”称号;被镇党委、镇政府授予“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讯员 赵琦)
渭南师范学院联县扶贫干部深入开展白水县文创产业调研
“朱黑娃今天到陕北吹唢呐去了”!这是元旦期间正在白水县乡村开展“助力文创白水”项目调研的渭南师范学院“双百工程”联县干部赵超、马耀斌给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丁德科同志通话时说的。
朱黑娃是白水县林皋镇桃洼村村民,祖传五代为民间唢呐艺人,传承祖辈技艺,组织周边爱好民间艺术的群众组成民间艺术团体承接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在当地颇有影响。登门拜访民间艺人是渭南师范学院联县干部在白水县开展文创调研活动的一道剪影,也是该院落实省委高教工委“双百工程”结对帮扶白水县打造“文创白水”的实施基础。渭南师范学院党委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询问联县干部工作进度,指导工作开展。
白水县自然资源丰富,乡土风情别具特色,深厚悠久的人文、历史底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民间工艺及非物质文化资源,形成了具有白水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艺术,这为打造“文创白水”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创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既可以有效带动多种行业、产业发展,又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就业、促脱贫的着力点。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白水县文化产业发展,深度挖掘“四圣”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创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创企业数量稳步提升,形成了良好的“文创白水”发展态势。渭南师范学院立足校地实际与白水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中华仓颉文创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建设“十个一”,即:“一园”“一系列”“一学院”“一个研究院”“一县好民风”“一流基础教育”“一批文创企业”“一域文创旅游”“一个协同机制”和“一批先进典型”,为白水县基础教育以及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服务,共同打造“文创白水”,助力白水县脱贫攻坚。
为了确保“十个一”的实施,联县干部近期通过走访部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形式就白水县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开展调研,并针对性地实地走访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企业白水县雷祥砂器厂,以生态文化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白水县晟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打造四圣文化雷公故里的民俗文化古村落大雷公村,形成了《白水县规模性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最终促成渭南师范学院与白水县晟康文化产业园实体项目落地。
民间民俗艺术品牌是努力打造“文创白水”,开展文化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具有白水县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民间艺术正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联县干部深入民风民俗保留较为完整、民间群众艺术传承较好的史官镇靳家南头村、尧禾镇尧禾村、林皋镇桃洼村等地,通过群众了解、实地走访、登门拜访民间艺人开展民风民俗和传统民间艺术调研,形成了《白水县民间群众艺术团体调研报告》。
联县干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白水县文创产业发展中紧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建议渭南师范学院依托中华仓颉文创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组织专业人才形成团队,开展技术指导,提供智力支撑,拓展宣传模式,建立宣传平台,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创收;校地共同挖掘打造具有白水地域特色的民间群众文化艺术团体,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吸纳鼓励贫困群众学习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促进白水县文创旅游产业发展。
为了助力打造“文创白水”,渭南师范学院“双百工程”联县干部赵超、马耀斌自驻县开展工作以来,认真履行帮扶干部的工作职责,深入群众,了解需求,充分发挥校地双方桥梁纽带作用。近期更是在全县域各村镇开展文创产业调研,发挥自身智力优势,为校地双方建言献策,得到了校地双方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讯员 赵超 马耀斌)
渭南师范学院召开2018年扶贫工作会议
2018年3月29日上午,渭南师范学院召开2018年扶贫工作会议。该院党委书记、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德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院长、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权雅宁主持会议。
会上,院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韩小卫简要总结了2017年度学校结对帮扶白水县工作,就2018年度结对帮扶工作作详细安排部署。结对帮扶驻白水工作组组长赵超汇报了2017年驻县工作组所开展的工作。
工会副主席、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大荔县扶贫与教职工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对启总结了2017年度学校在大荔县龙门村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了2018年度精准扶贫工作。人事处处长赵江永、科研处处长张修兴、学生处处长王俊安分别就2017年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科教扶贫和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作详细汇报。
丁德科充分肯定了学校开展的各项扶贫工作,他指出,学校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做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事项具体、着手切实、工作细致、作风扎实”,各级扶贫干部在扶贫工作中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也是助力脱贫的帮扶人,更是理想信念的引领者。丁德科对学校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二要“真扶贫,扶真贫”。要着重培育扶贫对象内生动力,突出“扶志、扶智、扶技”,持续有力讲实效的推进扶贫工作计划实施,抓好工作督查与成果巩固,努力使扶贫对象满意、使地方政府满意。三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校精神。把“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学校精神鲜活生动的体现在扶贫工作中,体现在投身扶贫工作广大干部的言行中,体现在扶贫干部的精神风貌中,在扶贫工作中带头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头培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地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思想引领作用、行为引领作用,把广大师生员工和扶贫地方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丁德科鼓舞广大扶贫干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更加旺盛的斗志,俯身投入到新的一年扶贫工作中去,实施精准帮扶,助力脱贫攻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通讯员 刘史力)
渭南师范学院赴白水县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2018年5月3-4日,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丁德科,副院长、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权雅宁,院长助理、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韩小卫等一行深入白水县调研,推进结对帮扶工作,并与白水县委书记周庆文等召开校地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就2018年帮扶工作重点达成共识。白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隋晓会,副县长胡小英等参加联席会议并陪同调研。
为加快推动文创帮扶工作,校地双方在尧头村村委会召开结对帮扶联席工作会议。会上,与会领导与当地文化乡贤围绕“文创白水”建设各抒己见,深入研讨,就尧头村村史挖掘整理、大学生写生基地“初祖书院”建设和白水历史文化实景剧“初祖”编创工作等建言献策,校地双方就尧头村文创基地建设项目达成共识,并就项目启动工作进行了对接和商讨。
丁德科表示,该院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着力在白水县教育强县建设、特色产业培训、文创白水建设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服务地方教育经济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在尧头村文创基地建设方面,他提出,校地双方要密切配合,加强合力,聚焦豆腐文化、民俗史、人物史等展开调研与挖掘,整理撰写尧头村村史,夯实文化地基;要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将尧头村大学生写生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展览、培训”三位一体的文创平台;白水历史文化实景剧,应充分将白水四圣文化与音乐歌舞艺术巧妙融合,生动再现洛水流域先民的生活场景及文化特色。
隋晓会表示,白水县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配合渭南师范学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进一步将尧头村打造为“一二三”产相融合、具有白水人文特色的田园式文化产业园区龙头,引领辐射带动县域文化经济发展。要不断发掘和树立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人物与事迹,加强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会前,丁德科一行走访了“白水豆腐第一村”——尧头村,了解传统豆腐手工制作工艺流程;深入当地历史民居、乡愁馆、寺院和百姓家庭,了解白水传统民俗文化,听取乐善好施“白水故事”;在文化产业园区和苹果产业园区等,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通讯员 马耀斌 刘史力)
渭南师院与渭南市老年书画协会赴大荔县开展文化扶贫活动
近日,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市老年书画协会一行30余人赴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开展了题为“新时代在召唤”的文化扶贫下乡活动。
活动中,渭南师范学院离退处处长杨兰、渭南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景险峰、王丽等分别向安仁镇和龙门村“两委会”、师院龙门村小康学校和贫困户代表赠送了精心准备的80余幅书画作品。同时,参加活动的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们现场献艺,写字作画,向在场村民们再次赠送书画作品100余幅。在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参加活动的协会会员还参观了该村四个重点扶贫项目:渭南师院龙门小康学校、龙门村冬枣产业园、龙门村脱贫攻坚战展厅、龙门村文化活动中心“勤劳广场”和村容村貌。
据悉,龙门村是渭南师范学院“两联一包”定点扶贫村。自2014年包联以来,该院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从全校选调五名处科级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确定了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在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下,团结村两委会干部,与广大村民一起埋头苦干,积极发展冬枣等特色农业产业,使村民特别是贫苦户收入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该院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对龙门村教育、技术、资金、项目、文化等全方位的扶贫工作,多次协调解决了该村存在的实际困难,在维修灌溉渠、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助力发展养殖业、建设光伏发电点、提升改善村办小学教育教学设施、整修生产道路、优化村容村貌、建设“勤劳广场”等方面,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共计100多万元。
渭南师院赴大荔县龙门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
2018年6月5日,渭南师范学院纪委书记肖耀刚一行3人赴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开展扶贫专项治理检查工作,并召开教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题座谈会。
该院纪委书记肖耀刚,大荔县副县长张红林,该院驻龙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工会副主席王对启,龙门村驻村第一书记、该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赵琦,龙门村村委会主任常永忠,大荔县安仁镇党委书记刘伟强等出席座谈会。
会上,张红林对该院扶贫工作给予高度赞扬,他指出,该院能充分结合自身在教育帮扶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包联村发展新路径,“接地气”开展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得到省市县镇村一致好评,在扶贫领域为大荔县增光添彩。
肖耀刚首先传达了中纪委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并对大荔县、安仁镇、龙门村各级领导对该院“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对该院驻村扶贫干部提出几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作配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二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深入开展调研,为每个贫困户制定具体的帮扶对策;三要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工作;四是在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的同时不放松全面脱贫。
座谈会还听取了王对启关于2014年以来该院开展在龙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的帮扶计划,赵琦、常永忠、刘伟强也分别就有关2018年龙门村扶贫产业园、爱心超市、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等各项“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作了汇报。(通讯员 张晓多)
主编:韩小卫 郭石磊 编辑:刘史力